公考故事|不要为了上岸而上岸

2024-01-19 16:39:16.0

来源:中国网公考中国

分享到:
链接已复制
字体:

  秦宇回忆备考期间,她也参加了秋招,投递了很多企业。“合适的工作真难找,各方面都要符合要求。学历、专业、甚至家庭情况都存在着鄙视链。”

  秦宇投了很多企业,尤其是银行,银行的福利不比公务员差,工资也高,年薪一般20万元起步。一些待遇高的银行,年薪能达到30万元。但是由于自己普通院校毕业,很多时候往往连简历筛选都过不了。随后,她跟父母和男友商量后,决定考公。秦宇的考公心态很平常,“体制内工资待遇不高不低,好在稳定。”

  对待每一场考试她都很严谨,都是抱着上岸的想法去的,不想去的城市和岗位,秦宇从未报名。“‘练手’的考试如果考上了,是去还是不去呢?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”上海的定向选调考试笔试时间充裕,她在这场考试中的体验感不错,虽然成绩不理想,没有进面试,但积累了很好的经验。

  陕西选调考试不是她自己选的,回到家乡工作,是父母的期盼,并且她也接到了面试通知,但这种不定岗的选调就像开盲盒,在确定入职后还需等待分配工作地点,这种不确定性让她困扰。并且一路努力读书进入大城市,再回到小县城工作,她不太甘心。

“不要为了上岸而上岸。”报考前,秦宇会仔细考虑工作岗位、居住环境、发展情况等因素。在她的工作设想中,体制内的工作大多是要干一辈子的,“一辈子是需要谨慎对待的。”权衡之下,她最终选择了杭州。这是秦宇在“巡考”中收到的第一份offer。她喜欢杭州,工作单位也与专业对口。

  一些应届毕业生在考公时,并不会考虑太多,只要专业符合,条件适合,不管什么地域、什么岗位,先考再说。但秦宇却想对还在路上的考生说:“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现实情况,先做选择,否则到了不适合的岗位,对自己毫无意义。”

(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,故事由受访者口述,编者整理而得)